BOB半岛近期天气多变,时而烈日炎炎,时而大雨倾盆,这样的气候条件为蚊虫孳生创造了“绝佳温床”。连日来,南海区七镇街开展爱国卫生行动清理孳生地、清运垃圾、灭蚊药物消杀和清积水等外环境消杀
行动中,区、镇、村(社区)工作人员重点对公园绿地、背街小巷、雨水井、下水道等蚊虫容易聚集的重点区域进行环境整治,全面清理积水和卫生死角,并采用药物喷杀等方式对明沟暗渠等蚊虫易孳生场所进行重点消杀,通过“人防+技防”“督导+激励”等多措并举,强化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多措并举降低蚊媒密度,从源头上遏制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的传播风险。
在桂城桂一社区俊琴轩附近的老旧小区天台,钢筋水泥垒砌的“种植池”杂草丛生,废弃浴缸、家具堆叠如山,长期积水滋扰居民生活。7月底,社区党委果断出击,专业清拆队携大型吊机登顶作业,仅两天清除近20吨垃圾与积水隐患。昔日蚊虫肆虐的天台蜕变为居民散步、打羽毛球的洁净空间。
桂一社区老旧小区天台的蝶变是桂城卫生黑点“零容忍”、整治“零死角”的缩影。
在入户排查方面,桂城对45个社区187个物业小区、104个经济社、387514户居民分片区登记造册,实行挂图作战、逐一销号。驻点团队全员下沉社区,“一对一”包干负责,压实“三级网格、包户到人”责任制度,将21个农村社区划分129个二级网格、830个三级网格、专职固定三人组2490人,开展社区全域入户全覆盖。
自7月23日起BOB半岛,桂城启动公共区域卫生黑点攻坚行动,各社区和各部门累计出动人员对辖区内土储地块、村居冷巷、背街小巷、建筑工地、花木市场、农贸市场、市政公园、村居四小园、桥下空间BOB半岛、垃圾中转站、废旧物资回收站、工作船、商超、产业园区、学校、医院、下水道口等公共区域进行了卫生黑点攻坚行动,有力巩固公共区域卫生环境。
连日来,九江镇镇村联动,多部门、多团队协作,在全镇开展卫生死角的清理整治,通过“源头治理、精准防控、群防群治”,切断蚊媒传染病的传染通道。
在烟南村,志愿者们用扫帚、钳子、宝力杀等工具,对大街小巷、公共场所、卫生死角进行拉网式排查与整治,并深入居民庭院、房前屋后,对各类闲置容器、废弃轮胎、露天盆罐进行清理。在下西社区,消杀队在每天蚊虫活跃时段,对公共绿化带、垃圾中转站、公厕周边、下水道口等实施精准、高效的药物喷洒,灭杀成蚊。
在上东社区,工程人员运用挖掘机,平整闲置地,种植艾草共1500株,面积约480平方米。上东社区还对10多处民居之间的冷巷、窄巷进行硬底化改造,进一步清除卫生死角和蚊虫孳生地。在近期,除上东外,上西、下北等村居也结合人居环境整治和“四小园”管理,见缝插针种植艾草,通过生态环境的治理,断绝蚊媒的传染。
在儒林社区有数十间侨房及部分年久失修、门窗紧闭的闲置房屋,容易助长蚊虫孳生。镇、社区等多个单位和部门组成的“攻坚队”采取行动,对此进行了拦网式的清理整治。行动中清理闲置房屋7间,整治闲置地块70亩,清运各类垃圾120吨。
为纵深推进爱国卫生大行动,西樵镇岭西村周末“不打烊”,联动驻村团队、村工作人员、志愿者和村民群众等多方力量,继续攻坚环境卫生黑点。一上午清理出各类垃圾杂物20余车,通过分片作战、集中攻坚,有效减少了蚊虫孳生的“温床”,村容村貌得到显著提升。
上金瓯社区在7月26日至30日的集中清理行动中,区镇驻村工作组积极下沉社区,与社区党员干部、经济社社长并肩作战,同时联合辖区上金瓯幼儿园、翰林小学师生力量,累计发动2000余人次参与,成功清理闲置地50余处、面积达8000平方米,清运垃圾约40吨。
针对闲置屋易孳生蚊虫的问题,民乐社区创新采取“有底单+快响应”策略,在区、镇、社区三级联动的专项行动中,一支超200人的行动队伍对片区内的闲置房屋进行地毯式清理,共清理和消杀闲置屋124间,其中重点整治黑点房屋50多间,得到屋主同意破门清理6间。
西樵镇教育系统迅速组建了一支由72名教师组成的蚊媒防控宣教队,深入33个村居开展基孔肯雅热防控培训及卫生黑点排查工作。西樵还落实网格员督查制度,驻村组+村社工作人员组成工作组,确保管理片区的清理质量与入户质量双达标。
为彻底铲除蚊虫孳生隐患,筑牢群众健康防线,丹灶镇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卫生黑点零容忍”雷霆行动。丹灶镇农业农村办、农林服务中心深入畜禽养殖场、田头棚和闲置地,手把手指导农户清理沟渠积水、铲除杂草。丹灶市场监督管理所对全镇农贸市场、餐饮单位等重点场所展开拉网式排查。聚焦下水道、垃圾堆放处、蓄水容器等易积水区域,坚决切断蚊虫孳生链条。
8月2日,新农社集结逾304人向卫生黑点最顽固的闲置区域发起“地毯式”清剿,清倒积水容器135个,深度清理13间闲置屋和3块荒地。西联社区应急消杀队携36台专业设备,采用“药剂滞留喷洒+药物投放”立体战术,精准打击下水道、化粪池等隐蔽角落,一举清理蚊虫孳生地53处。
佛山市南海建泰铝制品有限公司、广东科腾幕墙有限公司等企业主动派出志愿者支援社区公共区域环境整治,将清洁范围延伸至周边,树立责任标杆。广东鸿钢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组织党员先锋队,全面清除厂区楼顶及周边积水容器。
截至8月3日,丹灶累计完成蚊媒消杀面积1288.79万平方米,入户111680户,清除孳生地32842个、清理面积453.73万平方米,出动消杀队伍27支314人次。
8月2日清晨,在狮山镇富安花园B区小广场上,由区镇两级机关干部、社区工作者、群众志愿者组成的超400人攻坚队伍迎着朝阳集结,打响了一场针对楼顶积水、卫生死角的立体化防控战役。
此次行动创下狮山防疫“二个最”:单日投入人数最多(超400人)、支援力量最强(区交通局、区国资、区疾控等多部门联动)。狮山镇罗村片区联合党委书记、镇人大主席洪荣亨介绍,这次西隆片区的攻坚行动,共分为清理组、消杀组和入户组30多个小分队,深入乐安社区多个小区和十几栋散楼楼顶,开展“清理+消杀”的专项行动。
狮山镇党委书记梁觉聪现场作动员讲话,强调行动的主要任务,一是再入户补短板。二是再清理,包括角落、楼盘等要查漏补缺。三是借清理和入户的机会,再发动群众。这场歼灭战一定要全民动起来,才有信心和底气打赢。同时提醒注意“个人防护”“文明入户”“工作细致”。现场志愿者均配备防蚊工具包,在做好防护的同时确保不扰民。”
截至目前,狮山镇蚊媒防控工作从7月18日以来,一共出动了干群接近19万人次,入户超过35万户次,清理了各类闲置地、闲置屋接近7000处,还有超过1000万平方米的蚊虫孳生地。
在卫生清理攻坚中BOB半岛,大沥镇以“三清”行动为核心,掀起全域整治热潮。驻点干部与社区干部划片包干,针对排水渠、冷巷等易藏污纳垢的“老大难”区域,以及花盆托盘、闲置屋等易积水点,开展地毯式清理。
全民参与机制成为防控关键力量。27个农村社区将蚊媒防控纳入人居环境长效管理体系,雅瑶社区创新“三挂钩”模式,把防疫配合度与、文化活动、医疗报销等民生事项直接关联。
科技赋能让清理工作更精准高效。盐步社区运用无人机航拍排查楼顶积水和卫生黑点,短短两天就精准锁定280户重点户;联滘社区通过专属二维码建立电子巡查台账,让每一处隐患都可追溯、可督办。
闲置地的盘活利用成为整治亮点。河西联河路以东的20亩储备用地清理平整后,变身临时停车场缓解停车难题;河东社区将虎榜村原堆杂物的700平方米地块改建成党群服务中心,把1200多平方米的闲置烂地改造成东基公园,实现了“清理一处、盘活一片、受益一方”的良好效果。
截至8月2日,大沥镇四类闲置地中BOB半岛,政府所属的已清理处置1020亩,完成率达100%;三旧挂账收储的已清理处置超1450亩,完成率达90%;国有已出让闲置地已清理处置超305亩,完成率达64%;村集体闲置地已清理处置315.63亩,完成率达93.11%。全镇目前总清理处置率达89.46%。
针对环境卫生、积水孳生地清理等问题,里水镇持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全面排查清除各类隐蔽积水容器与点位,重点清理闲置地等卫生死角,推进“四小园”建设,累计清除孳生地6万余处,清理面积超450万平方米。
例如,里水镇宏岗村、甘蕉社区大力清理闲置地块垃圾,整理出闲置地共计超1.1万平方米。甘蕉社区计划打造驱蚊科普园,宏岗村计划硬底化做停车场、“四小园”等。
里水镇持续推进“清积水、灭蚊虫、造景观”三位一体治理模式,为群众打造安全、整洁、美观的公共空间。开展桥下空间积水点全面排查与清理专项行动,对镇内12处桥下空间展开“地毯式”排查,重点清理矿泉水瓶、易拉罐、塑料盆等易积水容器及海芋等杂物约5吨,成功消除56处蚊虫孳生地。
为守牢广佛交界区位防线,阻断疫情传播链条,小布村全面清理卫生死角、清积水、清垃圾、清理家禽养殖、闲置屋(地)。汤村村协调上门回收闲置地堆积废品,实现现场清理变卖;洲村社区每日出动2台无人机巡查4小时,对1200多间自建房空中巡查以快速识别积水点与卫生盲区;里水社区居民自发利用小水管把空调积水引到出水口排出,有效避免了空调积水形成蚊虫孳生地,并开展培训会议,以点带面,将优秀经验做法推广至多个村(社区);同时,里水多家企业积极捐赠了价值近百万元的消杀灭蚊物资BOB半岛,为清理卫生死角贡献社会力量,体现了政企同心抗疫。